晚风轻掠,堂前闲街
千里与共皎皎月
起舞折桂满台榭
三灶实验中学诚邀你
一起感受中秋的魅力
01 漆彩芳华 妙扇生花——漆扇
以漆为笔,以水为墨,一半天成,一半人为
非遗漆扇是古典之美与现代之韵的交融。每一扇,都是一段历史的传承,一次技艺的绽放。
同学们将素扇缓缓沉入水中,伴随着晃动提转,水波荡漾间,扇面呈现出斑斓图案,似繁花、似大海、似山川……有的扇面上绘着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有的则是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,在中秋佳节之际,寄托着同学们的美好愿景。
02 千年纸韵 古创今传——造纸
《后汉书·蔡伦传》载:“用树肤、麻头、敝布、鱼网以为纸”
造纸术,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,对全球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,这项技术便已诞生,并一直传承至今,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为迎中秋,七年级的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古法造纸技艺,将桂花等花卉作为纸张的装饰。他们荡料入帘、覆帘压纸,一张张独具匠心的花草纸便由此诞生。
03 月明中秋 灯映佳节——灯笼
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牀头有土鄣、壁上挂葛灯笼。”
灯笼,亦称灯彩,承载着幸福与团圆的美好寓意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手扎灯笼不仅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,还激发了人们对祈福的灵感,寄托着对健康、平安、长寿的深切愿望。
七年级的同学们利用美术课上自制的花草纸,精心装饰劳技课搭建好的灯笼竹框,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立体精美的中秋节手工灯笼。这些小巧玲珑的灯笼,不仅传递着节日的祝福,增添了节日的温馨,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。
04 月映童心 “冰”纷中秋——冰皮月饼
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与饴。”
八月十五月圆之夜,中秋月饼香气四溢。中秋节以圆月象征人间团圆,承载着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,以及对丰收和幸福的祈愿,成为了一项丰富多彩、意义深远的文化遗产。
在老师的指导下,同学们团结协作,亲手尝试制作冰皮月饼。他们揉制饼皮、包裹馅料、撒上熟粉、挑选模具,然后将月饼放入模具中轻轻一压,一个个满载着同学们美好心愿和对亲友深情祝福的月饼便诞生了。
05 月华织梦 鱼跃团圆——鱼灯
“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”
金鱼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财富和好运,与中秋节的团圆主题相映成趣。以圆润的鲤鱼为蓝本的鱼灯,不仅造型精美可爱,更承载着节日的温馨祝愿。
在美术老师的精心指导下,同学们齐心协力,巧手制作,一盏盏栩栩如生、形态各异的精致鱼灯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,为中秋佳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光彩。
扎鱼灯为富有
挂鱼灯为吉祥
用鱼灯为避邪
舞鱼灯为喜庆
中秋,这个被赋予了深厚文化意义的节日,不仅仅标志着季节的转换,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时刻。
本次活动我们不仅重温节日的习俗,也利用劳动实践,让传统文化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。同时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索,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,提升了综合素养。我校致力于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,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实践活动,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,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。
秋风抚月
朝朝暮暮尽团圆
用月色承载心意
月光所至 万事胜意
祝大家中秋快乐